当前位置: 七九推 > 网络运营>服务器>Linux > go defer return panic 执行顺序示例详解

go defer return panic 执行顺序示例详解

2023年01月13日 Linux 我要评论
根据代码实例运行结果来总结说明:定义一个函数,有多个defer (用于判断多个defer执行顺序),有panic和 return (判断与defer对比执行顺序)一、函数中有panicpackage

根据代码实例运行结果来总结

说明:定义一个函数,有多个defer (用于判断多个defer执行顺序),有panic和 return (判断与defer对比执行顺序)

一、函数中有panic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main() {
    fmt.println("main func start")
    defer func(){
        fmt.println("main defer func 1")
    }()
    s := test()
    fmt.println("main get test() return:",s)
 
}
 
func test() (str string) {
    defer func() {
        //捕获panic
        if msg := recover(); msg != nil {
            fmt.println("test defer func1 捕获到错误:",msg)
        }
        str = "bbb"
    }()
 
    defer func(){
        fmt.println("test defer func2")
    }()
 
    defer func(){
        fmt.println("test defer func3")
    }()
 
    str = "aaa"
    
    fmt.println("panic抛出前")
    panic("test painc")
    fmt.println("panic抛出后")
    
    return str
}

执行结果:

根据执行结果可知道:

  • 函数内多个defer执行顺序是 先入后出(即入栈)
  • panic 先于defer执行,不然defer函数内捕获不到错误
  • panic执行后 后续逻辑及return 没有执行

二、然后将代码中 panic注释掉再执行

执行结果:

根据执行结果可知:

  • defer中可以修改返回值,注意:前提是函数的返回值不是匿名的

三、函数返回的是匿名参数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main() {
    fmt.println("main func start")
    defer func(){
        fmt.println("main defer func 1")
    }()
    s := test()
    fmt.println("main get test() return:",s)
 
}
 
func test() (string) {
    str := "aaa"
    defer func() {
        //捕获panic
        if msg := recover(); msg != nil {
            fmt.println("test defer func1 捕获到错误:",msg)
        }
        str = "ccc"
    }()
 
    defer func(){
        fmt.println("test defer func2")
    }()
 
    defer func(){
        fmt.println("test defer func3")
    }()
 
    fmt.println("panic抛出前")
    panic("test painc")
    fmt.println("panic抛出后")
 
    return str
}

执行结果:

然后注释掉panic执行结果

根据执行结果:

  • 函数返回参数是匿名的 defer无法修改
  • 函数中有panic 匿名的返回值是零值,因为return赋值得不到执行,defer又修改不到返回值

***注意(非常重要):这里需要提到的是函数的return是分为两个步骤:return最先执行,先将结果写入返回值中(即赋值);接着defer开始执行一些收尾工作;最后函数携带当前返回值退出(即返回值)。

有panic的时候,return第一步没有执行到,无法将结果写入返回值中,那么函数退出前则只能返回参数类型的零值

四、总结:

  1. 函数中有多个defer,则是按先进后出(压栈)执行
  2. panic先于defer执行,所以能通过defer中去捕获panic错误
  3. defer可以修改函数的返回参数,前提是函数返回的参数不是匿名的
  4. 函数执行出现panic那么return得不到执行,如果返回参数是匿名的,那么函数最终返回的是返回参数的类型零值,如果返回参数不是匿名的,在panic前有对返回参数赋值,那么就能返回这个值,如果defer有对其修改,那么返回值则是defer修改的。

ps:go语言错误和异常处理,panic、defer、recover的执行顺序

一、panic()和recover()

golang中引入两个内置函数panic和recover来触发和终止异常处理流程,同时引入关键字defer来延迟执行defer后面的函数。 一直等到包含defer语句的函数执行完毕时,延迟函数(defer后的函数)才会被执行,而不管包含defer语句的函数是通过return的正常结束,还是由于panic导致的异常结束。你可以在一个函数中执行多条defer语句,它们的执行顺序与声明顺序相反。 当程序运行时,如果遇到引用空指针、下标越界或显式调用panic函数等情况,则先触发panic函数的执行,然后调用延迟函数。调用者继续传递panic,因此该过程一直在调用栈中重复发生:函数停止执行,调用延迟执行函数等。如果一路在延迟函数中没有recover函数的调用,则会到达该协程的起点,该协程结束,然后终止其他所有协程,包括主协程(类似于c语言中的主线程,该协程id为1)。

panic: 1、内建函数 2、假如函数f中书写了panic语句,会终止其后要执行的代码,在panic所在函数f内如果存在要执行的defer函数列表,按照defer的逆序执行 3、返回函数f的调用者g,在g中,调用函数f语句之后的代码不会执行,假如函数g中存在要执行的defer函数列表,按照defer的逆序执行,这里的defer 有点类似 try-catch-finally 中的 finally 4、直到goroutine整个退出,并报告错误

recover: 1、内建函数 2、用来控制一个goroutine的panicking行为,捕获panic,从而影响应用的行为 3、一般的调用建议 a). 在defer函数中,通过recever来终止一个gojroutine的panicking过程,从而恢复正常代码的执行 b). 可以获取通过panic传递的error

简单来讲:go中可以抛出一个panic的异常,然后在defer中通过recover捕获这个异常,然后正常处理。

错误和异常从golang机制上讲,就是error和panic的区别。很多其他语言也一样,比如c++/java,没有error但有errno,没有panic但有throw。

golang错误和异常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错误转异常,比如程序逻辑上尝试请求某个url,最多尝试三次,尝试三次的过程中请求失败是错误,尝试完第三次还不成功的话,失败就被提升为异常了。异常转错误,比如panic触发的异常被recover恢复后,将返回值中error类型的变量进行赋值,以便上层函数继续走错误处理流程。

什么情况下用错误表达,什么情况下用异常表达,就得有一套规则,否则很容易出现一切皆错误或一切皆异常的情况。

以下给出异常处理的作用域(场景):

空指针引用下标越界除数为0不应该出现的分支,比如default输入不应该引起函数错误

其他场景我们使用错误处理,这使得我们的函数接口很精炼。对于异常,我们可以选择在一个合适的上游去recover,并打印堆栈信息,使得部署后的程序不会终止。

说明: golang错误处理方式一直是很多人诟病的地方,有些人吐槽说一半的代码都是"if err != nil { / 打印 && 错误处理 / }",严重影响正常的处理逻辑。当我们区分错误和异常,根据规则设计函数,就会大大提高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代码演示: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main() {
	/*
	panic:词义"恐慌",
	recover:"恢复"
	go语言利用panic(),recover(),实现程序中的极特殊的异常的处理
		panic(),让当前的程序进入恐慌,中断程序的执行
		recover(),让程序恢复,必须在defer函数中执行
	 */
	defer func(){
		if msg := recover();msg != nil{
			fmt.println(msg,"程序回复啦。。。")
		}
	}()
	funa()
	defer myprint("defer main:3.....")
	funb()
	defer myprint("defer main:4.....")
 
	fmt.println("main..over。。。。")
 
}
func myprint(s string){
	fmt.println(s)
}
 
func funa(){
	fmt.println("我是一个函数funa()....")
}
 
func funb(){//外围函数
 
	fmt.println("我是函数funb()...")
	defer myprint("defer funb():1.....")
 
	for i:= 1;i<=10;i++{
		fmt.println("i:",i)
		if i == 5{
			//让程序中断
			panic("funb函数,恐慌了")
		}
	}//当外围函数的代码中发生了运行恐慌,只有其中所有的已经defer的函数全部都执行完毕后,该运行恐慌才会真正被扩展至调用处。
	defer myprint("defer funb():2.....")
}

 运行结果:

我是一个函数funa()....
我是函数funb()...
i: 1
i: 2
i: 3
i: 4
i: 5
defer funb():1.....
defer main:3.....
funb函数,恐慌了 程序回复啦。。。

可见当外围函数的代码中发生了运行恐慌,只有其中所有的已经defer的函数全部都执行完毕后,该运行恐慌才会真正被扩展至调用处。

到此这篇关于go defer return panic 执行顺序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go defer return panic 执行顺序内容请搜索七九推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七九推!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文章:

  • Linux命令之mkdir,cat,touch,vi/vim的详解

    mkdir命令语法linux mkdir 命令用来创建指定的名称的目录,要求创建目录的用户在当前目录中具有写权限,并且指定的目录名不能是当前目录中已有的目录。命令格式mkdir […

    2023年01月16日 服务器
  • Win11/10 Linux 子系统 WSL 1.1.0 预发布版开放下载

    Win11/10 Linux 子系统 WSL 1.1.0 预发布版开放下载

    微软今日在 github 上线了wsl 1.1.0 预发布版本,现可手动下载更新到 windows 11/10 的最新版 linux 子系统。微软没有列出 1.... [阅读全文]
  • Linux系统 第2节 虚拟机中安装Kali系统

    1 引言在课程的第一阶段开始时,主要介绍了windows相关版本在虚拟机中的安装和配置。此处作为相关配置的补充。在虚拟机中安装kali,将为本阶段进一步了解网络安全的攻防手段与原理…

    2022年12月30日 服务器
  • expect实现Linux自动登陆远程机器脚本实例

    expect实现Linux自动登陆远程机器脚本实例

    expect是由don libes基于tcl(tool command language )语言开发的,主要应用于自动化交互式操作的场景,借助expect处理交... [阅读全文]
  • Linux版本中Nginx平滑升级与回退

    Linux版本中Nginx平滑升级与回退

    一、平滑升级概述1.平滑升级的定义在进行服务版本升级的时候,对于用户访问体验无感知,不会造成服务中断。2.平滑升级的思路(1)关于版本和备份下载新版本nginx... [阅读全文]
  • 一次nginx崩溃事件的实战记录

    一、事件描述2023年春节复工第一天,项目组同事反馈说业务系统中图像处理代理nginx服务于1月23日发生崩溃,完成了重启操作,检查nginx的日志有如下报错:2023/01/23…

    2023年02月02日 服务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3869329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 2017-2023  七九推 保留所有权利. 粤ICP备17035492号
站长QQ:2386932994 | 联系邮箱:2386932994@qq.com